经常有病人术后说“医生怎么办?我肚子胀得很。”那么,腹部手术后为什么会腹胀呢?
正常人胃肠道内存在一定量(大约100—200ml)的气体,气体多位于胃与结肠内,小肠腔内气体较少,当胃肠道内积聚过量的气体时称为腹部胀气,简称腹胀。
手术后腹胀多因手术后胃肠蠕动功能受抑制,因存留或咽下的空气滞留在胃肠道内引起。一般手术后24—48小时,胃肠蠕动逐渐恢复,腹胀即可减轻。严重腹胀可妨碍腹部切口愈合,限制呼吸运动及影响下肢静脉回流,进而诱发腹部伤口愈合不良及下肢血栓形成等,影响患者术后康复,腹部术后应尽早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预防及减轻腹胀。
如何预防腹胀呢?
1.术前了解腹部手术前后注意事项;
2.术前合理饮食,尽量避免食用易胀气食物,比如豆类,土豆,红薯等。
3.认真听取口服泻药的方法及灌肠注意事项,充分做好肠道准备。
4.术后要尽早进行活动:
(1)术后6小时,加强翻身,至少2小时更换体位一次。家属可帮助患者活动四肢。
(2)尽早下床活动:活动顺序为床上坐起-床边站立-扶床行走-室外活动,逐步增加活动量。
(3)下床活动要注意安全,特别是术后第一次起床活动,要预防体位性低血压,避免跌倒。
5.术后饮食指导:腹部术后6—8h麻醉作用消失后,胃肠功能会逐渐恢复正常。可适当口服温开水、萝卜汁,促进肛门排气,但忌食奶制品、豆浆、糖水及产气多的食物,以免增加肠道积气,导致腹胀,影响切口愈合。
研究表明按摩可有效缓解术后腹胀
1.腹部按摩:腹部顺时针环形按摩可促进肠蠕动,但应避开切口及引流管处。
2.足三里穴位按摩: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传统中医认为,按摩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病人及家属可点按足三里穴,改善术后腹胀。
足三里取穴:膝盖外侧,下缘凹陷处下四横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