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义斌,医学硕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为第四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工作继承人,当选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荣获全国第四届“白求恩式好医生”、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云南省“万人计划”名医、云南省名中医、云南省优秀医疗卫生人员等称号,为首届云南省中医药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老年病重点中医专科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老年病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老年病区域诊疗中心学科带头人、云南省中医药学会中医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从事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30余年。主持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发表科研论文50余篇,主编专著4部。
先后拜省级名中医龙祖宏教授、严继林教授,国医大师熊继柏教授、张震教授、吕仁和教授、伍炳彩教授,以及首都国医名师刘景源教授为师并跟师学习。从《黄帝内经》的阴阳五行理论,到《伤寒杂病论》的方证对应,再到《本草纲目》的草药精粹,无一不精,无一不通。将古人的智慧与现代医学实践相结合。其深厚的经典功底与独到的医学见解,在临床诊疗中制定出既符合中医理论又贴合实际病情的个性化治疗方案,灵活运用古方,并加以创新。通过临床实践不断验证和完善经典理论,赋予其新的生命力。 擅长治疗各类中医内科疾病,尤其对复杂、顽固性疾病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临床疗效显著。杜义斌教授认为头晕与脾、胃、肾、密切相关,《脾胃论》云“脾胃虚则九窍不同”、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提出“肾主耳,在窍为耳,肾和则能闻五音”根据古人的理论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头晕、耳鸣立法时多以益气健脾、补肾益精、化浊降逆为治法;失眠多属阴阳具不足,阳气阴血充足,卫阳能入阴,则人能有正常的睡眠。认为老年人失眠最常见的原因是气血衰少,营卫运行失常;同时心血亏虚会导致心神失养,出现失眠;提出“无虚不失眠”观点,以益气补血、养神安魂为治法。
杜义斌教授每周会到老年病科进行教学查房,患者能获得最优的治疗方案,同时对团队的医师来说是一次学习的机会。他认为中医的传承创新离不开中医人的拼搏,他也是中医传承最好的践行者,每次查房都从患者的症状舌脉、遣方用药进行分析讲解。在校期间那些犹如雾里看花的中医经典知识,在他的讲解下逐渐清晰了。教学查房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提高了科室医师的诊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