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脑病科中医特色治疗
中药熏洗治疗
方法:根据辩证选药装袋,放进盛有1000ml开水中,浸泡20-30分钟熏洗局部15—30分钟。功效:温经通络、活血化瘀、除湿止痛、改善循环、安神之功效。
疗程:1日1次,每次20—30分钟,14天一个疗程。经期停用。
适应症状:肢体麻木、手脚冰凉、关节肿胀、疼痛、偏瘫、失眠、头晕、脚气、甲沟炎
禁忌症:皮肤有感染溃疡者等。
耳穴治疗
方法:将王不留行籽放在黄豆瓣大小的橡皮胶布上,贴于所选耳穴,经常按压敷贴部位,以能忍受为度。每日按压穴位3-5次,每个穴位按压1-2分钟,按压力度适宜,以有点痛或者酸胀即可。每周更换2次。
功效:强身健体、调节内分泌、治疗失眠、调节脾胃。
适应症:高血压、眩晕、失眠多梦、内分泌失调、牙痛、耳鸣、神经性疼痛、面瘫、胃肠功能紊乱、瘴病。
禁忌症:外耳疾患、耳廓畸形等
穴位注射
方法:选双侧穴位足三里,遵医嘱将2-3毫升药物注射入内,更直接达到营养神经质功效。
功效:营养神经。
疗程:2-3次每周,两周为一个疗程。
适应症:面瘫、周围神经病、各种神经炎。
禁忌症:有晕针史者、精神障碍者等
艾灸法
方法:将艾灸盒竖置于下腹部或者四肢某穴位,点燃3-5厘米的艾条段3-4段,对准相应穴位放在铁窗纱上,盖好封盖,要留有缝隙,以使空气流通,艾段燃烧充分,以保持温热而无灼痛为宜。
功效:温经散寒、通络止痛、温化寒湿、通痹止痛。
疗程:1日1次,每次15-20分钟,14天为一个疗程。
适应症:偏头痛、眩晕、痹症、呕吐、腹痛、失眠多梦、纳差。
禁忌症:对艾叶过敏者、颜面部等。
拔罐
方法:取穴后,利用燃烧时的火焰的热力,排去空气,使罐内形成负压,将罐吸着在皮肤上。
功效:通经络、调气血、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祛风除湿、逐寒、祛病健身。
适应症:各种神经性头痛、痉挛、高血压、中风后遗症、颤证、面瘫、腰背酸软疼痛。
穴位贴敷
方法:将相应的中药粉末(醋调、酒调、蜜调)制贴后,直接贴于患侧或穴位处,轻轻按压即可,每24小时更换一次。
疗程:每日1贴,10天一个疗程。
功效:温腠理、行气血、调经脉、安神、增强体质、祛除寒邪、改善内分泌、增强免疫力。
适应症:神经衰弱、失眠多梦、眩晕、耳鸣、高血压、中风后遗症、下肢瘘痹。
禁忌症:皮肤破损处、高热患者、孕妇等。
中药热敷
方法:根据医嘱将中药制成粉末状放入大小适中的中药袋中,开水浸湿温度适宜后外敷于皮肤隔物(治疗单或者毛巾)外放热水袋。
疗程:1日1次,每次20-30分钟。以14天为一个疗程。
功效:清热除湿、止痛、消炎、消肿、补肾益气、温阳散寒,行气活血、散结。
适应症:腰背肩颈酸软疼痛、肢体麻木、头痛、面瘫。
禁忌症:皮肤破溃处、对外用中药高度过敏者等。
刮痧
方法:取相应经络,用刮痧板将粘着在血管壁的淤血清除到血管外,然后再经血液重新吸收入血管,经过全身的循环将刮出的废物从尿液排出。
疗程:每周1-2次。
功效:加速血液循环、活血祛瘀、舒经通络、排除毒素、散寒除湿。
适应症:高血压、头痛、眩晕、晕厥、偏瘫、面瘫、失眠、背部冷痛、呕吐。
禁忌症:皮肤破溃处,癫痕处等。
梅花针叩刺及放血
方法:是用梅花针根据不同的病情,刺破人体特定部位的浅表血管,放出适量的血液,通过活血理气,达到治疗的目的。
功效:减少了血脉中的邪热以退热,舒通经脉止痛,祛风止痒解毒泻火,行气化瘀消肿散结,缓解麻木,真土止泻等作用。
适应症:梅花针与放血疗法对肩周炎、气管炎、腰椎突出症、颈椎病、类风湿关节炎、皮肤病、肺气肿、面瘫、妇科病、糖尿病、骨刺、骨质增生等疑难杂症都有明显疗效。
禁忌症:气血虚弱、妇女产后及有自发出血倾向,或损伤后出血不止者,不宜使用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