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始建于1970年9月,2020年7月与学校针灸推拿康复学院“院院合一”,经过50多年的建设,医院已发展成为一所以血栓病防治、针灸推拿、康复治疗为特色的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大学附属医院。
护理学系50多年来传承着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开展了包括老年、脾胃、心脑血管、康复、妇科、儿科等多种疾病的辨证施护及中医健康教育。尤其是中医护理技术,形成了火龙罐、平衡火罐、铜砭刮痧、督灸法、雷火灸等具有传统中医技能和特色鲜明的中医护理技术35项,广泛应用于临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受到了患者的赞誉,形成了中医特色浓郁的护理学科。医院荣获国家级中医优势重点专科1个,云南省中医特色优势重点专科4个,护理团队获得市级集体荣誉3项,省级表彰56人,市级表彰3人,竞赛荣誉表彰21人。
护理学注重中医护理人才的培养与队伍建设。护理团队由177人组成,本科及以上学历护士占比79%,其中研究生3人,中级及以上职称护士比例达30.6%。医院培养了44名专科护士,涵盖13个类别,占全院护士24.4%。
医院设有老年病科、康复医学科、针灸科 推拿科、脑病科、内科、骨伤科 疼痛科、神经心血管科、外科等13个护理单元,开展了39项中医护理技术,成立了伤口护理、管道护理、中医护理文书、中西医护理技能、护理教学科研5个专科小组,全年累计开展专科会诊37场次,有效解决了各科室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同时,各小组还联合制定了管道固定与伤口护理的标准化操作流程,并成功举办了一系列专题工作坊,旨在不断提升护理服务的专业性和规范性。
护理科研创新突破,发表论文41篇,出版中医护理专著2部,获专利12项、课题立项8项,开展护理新技术7项,实施了6项技术创新,在临床推广使用,推动学科前沿技术落地。
2024年3月8日中医护理门诊开诊,开展的中医特色项目包括耳穴贴压、火龙罐、刮痧、穴位贴敷、雷火灸、平衡火罐等10余项中医特色护理技术。
为全面提升县域医疗中西医护理服务的整体水平,积极响应省卫健委“省管县用”的对口帮扶工作部署,医院选派经验丰富的护理骨干,前往耿马、双江等4个县的中医医院进行支援。通过资源下沉助力基层医疗提升,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价值与社会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