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针灸治疗
①急性期分期操作
i早期(急性期):发病第1周
主穴:面部不宜取穴,采用循经取穴选取风府、风池、哑门、列缺、合谷、翳风、完骨、液门、足临泣。
配穴:风热,加大椎、曲池,风寒加大椎、外关,气虚加足三里。
ii早期(亚急期):发病第2周
主穴:采用循经取穴配合头、面部局部穴位,瘫痪侧面部选穴宜少、手法宜轻,选取百会、风府、风池、外关、列缺、太冲、合谷、神庭、太阳、下关、翳风、巨髎。
配穴:舌前2/3味觉丧失加廉泉;听觉过敏者加听宫;伴有风寒征象,加风池、列缺;伴有风热表现,加曲池、尺泽;伴气虚表现,加足三里;伴有血瘀征象,加膈俞;伴有血虚表现,加血海;有热毒征象,加至阳。
②恢复期、后遗症期经络辨证论治
取穴:主要以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穴为主,可进行局部、临近和远端穴位配合。
阳明、少阳经筋排刺、翳风、阳白、颧髎、四白、颊车、下关、合谷(对侧)、外关(对侧)、大冲、昆仑、内庭、神庭、印堂、水沟、承浆
选穴:面部的腧穴可健患侧同用,且面部的督脉、任脉穴亦不可少,如神庭、印堂(奇穴,但位于督脉上)、水沟、承浆等,以此调节阴阳平衡。
(2)艾灸疗法
(3)皮肤针疗法
(4)拔罐疗法
(5)刺络放血疗法
(6)电针疗法
(7)穴位注射
(8)毫火针
(9)动针疗法
2辨证论治(参考云南省名中医、兴滇名医刘自力教授经验)
(1)风寒证
治法:祛风散寒、温经通络。
方药:可选用牵正散等加减。
(2)风热证
治法:疏风清热、通络牵正。
方药:可选用桑菊牵正散加减。
(3)气血不足证
治法:益气养血,通经活络。
方药:可选用四物牵正散合补阳还五汤加减。
3 推拿治疗
穴位部位:印堂、阳白、太阳、四白、睛明、迎香、地仓、颧髎、下关、颊车、听宫、承浆、翳风、风池、肩井、合谷。
基本手法:一指禅推法、按法、揉法、拿法、抹法、擦法。
4 面神经功能康复训练治疗
抬眉运动、闭眼运动、鼓腮运动、吮嘴运动、露齿运动、浴面运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