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防治卒中中心”
国家级“高血压达标中心”
国家级“一级癫痫中心”
国家中医优势专科1个
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3个
省级中医特色专科4个
省级区域中医诊疗中心2个
云南省中西医协同重点科室2个
首页
医院概况
医院简介
医院基本信息
领导班子
组织架构
医院荣誉
医院宣传视频
文化建设
医疗服务
就医指南
便民服务
自助服务
医保服务
出诊/停诊信息
新闻中心
医院新闻
学术交流
健康宣教
党群工作
党组织简介
工作动态
学习园地
党风廉政
群团工作
特色医疗
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特色疗法
专病诊疗
多学科联合诊疗
特色护理
科室介绍
重点专科
临床科室
医技科室
门急诊
医生介绍
专家团队
名医名家
专家团队
教学科研
科研动态
医学教育
针推教学
进修报名
进修公示
进修下载中心
院务公开
通知公告
公示公告
医疗收费公示
预决算公示
招采专区
招标采购
供应商须知
下载专区
医护园地
医护风采
护理动态
联盟工作
专科联盟
专家团队工作站
对口帮扶
医院招聘
招聘信息
报名入口
中风病
作者: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日期:2025-01-25

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法

(一)西医治疗

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22》、《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21》和《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9》。主要包括危险因素控制脑血管病二级预防、改善脑代谢、抗血小板聚集、降低颅内压、及时处理并发症等。

(二)针灸治疗

1 醒脑开窍针法

(1)中经络

主穴I:内关、水沟、三阴交。

主穴II:内关、印堂、上星、百会、三阴交。

辅穴:极泉、尺泽、委中。

(2)中脏腑(痰热内闭证,痰蒙清窍证)

选穴:内关、水沟、十二井穴。

(3)中脏腑(元气败脱证)

选穴:内关、水沟、气海、关元、神阙、太冲、内庭。

(4)主要兼症配穴

①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风池、完骨、天柱。

②吞咽障碍:风池、翳风、完骨,咽后壁点刺。

③语言謇涩:上廉泉、金津、玉液点刺放血。

④手指握固:合谷透二间、八邪。

⑤足内翻:丘墟透照海。

⑥高血压:人迎、合谷、太冲、曲池、足三里。

⑦血管性痴呆:百会、四神聪、风池、四白、太冲。

⑧呃逆:膈腧、内关、三间。

⑨失眠:四神聪、印堂、安眠、神门、太溪。

⑩便秘:天枢、丰隆、水道、归来、支沟。

2 传统针刺法(治痿独取阳明法为主)

选穴: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足三里、丰隆、解溪、昆仑、太冲、太溪等。

    3 张力平衡针法治疗中风病痉挛瘫痪

张力平衡针刺法:选用伸肌、屈肌侧有效穴位,根据两侧痉挛、弛缓的不同,施以不同手法,平衡阴阳,改善肌张力,缓解偏瘫痉挛状态,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取穴:上肢屈肌侧:极泉、尺泽、大陵;上肢伸肌侧:肩髃、天井、阳池;下肢伸肌侧:血海、梁丘、照海;下肢屈肌侧:髀关、曲泉、解溪、申脉。

4 项针治疗延髓麻痹

取穴:风池、翳明、供血(风池下1.5寸)、廉泉、金津、玉液、吞咽(第一个环状软骨环甲肌后侧)、治呛(舌骨与甲状软骨上切迹之间)、发音(气管甲状软骨和环状软骨中间的凹陷)。

5 其他针法

    (1)“靳三针”针法

头针:颞三针,四神针。

体针:偏瘫侧肩峰下凹陷中及其前后方向各旁开约2寸处、曲池、外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

    (2)“通督调神”针法

    督脉穴位:水沟、神庭、百会、风府、至阳、腰阳关、命门等。

    头皮针:顶颞前斜线(运动区)、顶颞后斜线(感觉区)等。

    体针:参考传统针刺法。

(3)“贺氏三通”针法(适宜中脏腑-闭证)

强通法:十二井穴、水沟、百会等。

温通法:病势急者多用火针,病势缓者多用艾灸。

微通法:用于中风病恢复期。

 (4)头皮针法

①精神症状:神庭透上星、双曲差透五处、双本神。

②失语:风府透哑门。

③大小便障碍:四神聪透百会。

④感觉障碍:络却透承灵透悬厘。

(5)腹针

腹针:取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滑肉门、外陵及上、下风湿点。

(6)隔物灸法或灸法:关元、神阙、气海,每次选1~2穴,每穴灸10~15分钟。

(7)林忆平教授“疏肝调神针法”治疗中风后焦虑抑郁状态

取穴:基本方(百会、神庭、本神、四神聪、神门),肝气郁结配“四关方”(合谷、太冲);体虚气血运行不畅配“五脏俞加膈俞方”(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

(8)微针针刺、腕踝针、面针、舌针、埋针治疗等。

 

(三)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中脏腑:醒神开窍为主,按照阳闭、阴闭分证论治,及时扶正固脱。

痰热内闭证:清热化痰,醒神开窍 方药:羚羊角汤加减。

痰蒙清窍证:燥湿化痰,醒神开窍 方药:涤痰汤加减。

元气败脱证:益气回阳固脱 方药:急予参附汤加减频频服用。

(2)中经络:以活血通络为主,辨证予以平肝、清热、化痰、通腑、益气、养阴等法。

风痰阻络证:熄风化痰通络 方药:化痰通络方加减。

痰热腑实证:化痰通腑 方药:星蒌承气汤加减。

阴虚风动证:滋阴熄风 方药:育阴通络汤加减。

气虚血瘀证:益气活血 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

肝肾亏虚证:滋养肝肾 方药:左归丸合地黄饮子加减。

3.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西药注射液

4.其它中医特色治疗

(1)推拿治疗

(2)中医外治法治疗:中药溻渍、中药熏洗、中药蒸气浴、穴位贴敷、耳穴贴豆、拔罐等

(3)中西医物理治疗:红外线治疗、中频脉冲电治疗、微波治疗等

5.饮食疗法

6.康复训练

7.西药治疗

8.护理调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