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防治卒中中心”
国家级“高血压达标中心”
国家级“一级癫痫中心”
国家中医优势专科1个
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3个
省级中医特色专科4个
省级区域中医诊疗中心2个
云南省中西医协同重点科室2个
首页
医院概况
医院简介
医院基本信息
领导班子
组织架构
医院荣誉
医院宣传视频
文化建设
医疗服务
就医指南
便民服务
自助服务
医保服务
出诊/停诊信息
新闻中心
医院新闻
学术交流
健康宣教
党群工作
党组织简介
工作动态
学习园地
党风廉政
群团工作
特色医疗
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特色疗法
专病诊疗
多学科联合诊疗
特色护理
科室介绍
重点专科
临床科室
医技科室
门急诊
医生介绍
专家团队
名医名家
专家团队
教学科研
科研动态
医学教育
针推教学
进修报名
进修公示
进修下载中心
院务公开
通知公告
公示公告
医疗收费公示
预决算公示
招采专区
招标采购
供应商须知
下载专区
医护园地
医护风采
护理动态
联盟工作
专科联盟
专家团队工作站
对口帮扶
医院招聘
招聘信息
报名入口
院史
作者: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日期:2023-07-11


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前身为云南省交通中心医院从1970年建院到2020年,医院走过了艰苦创业、蓬勃发展、艰难求生、抓住机遇再次创业的50年历程。医院的发展史是一部中国卫生健康事业,特别是行业医院发展的缩影,翻开医院的发展脉络,展现的是一幅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历史画卷。

为解决云南交通系统职工、家属看病难的问题,1970年省交通局在昆明市黑林铺玉案山麓创建医院。面对一片荒芜,广大职工坚守为云南交通事业作贡献的理念,凭着一股勇往直前、迎难而上的干劲,肩扛手提积极参与了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开启了艰苦卓绝的创业历程。

1972年门诊部落成,为尽快向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充分利用从原工程处工地医院接收过来的为数不多的医疗设备,于8月1日正式开诊接收病人。

1973年3月住院部建成,“云南省交通局医院筹备组”更名为“云南省交通局医院”,同月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党总支委员会1979年6月党总支委员会改为党委,1980年4月“云南省交通局医院”更名为“云南省交通医院”,1984年5月省交通厅卫生行政办公室在医院成立,1985年11月“云南省交通医院”更名为“云南省交通中心医院”

在院党委的领导下,经过广大职工的不懈努力,发展到90年代中期,医院进入全盛时期,病床从开诊时的30张增加到260多张,科室建制日趋完善,医疗技术不断提高。1989年开展了血栓病专科建设,1990年3月省交通厅、省卫生厅批准成立云南省血栓病医院,形成“两块牌子,一套班子”,1995年省卫生厅批准省交通中心医院为三级乙等医院,2000年11月医院业务从黑林铺搬迁到现址(东郊路161号),2015年被省卫计委复评审为三级乙等综合医院

在省政府、省交通运输厅、省卫计委、省教育厅、云南中医学院的大力支持下,通过直属附属医院的评审,2018年6月13日云南省交通中心医院正式移交省卫计委、云南中医学院,更名为“云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9年云南中医学院更名为云南中医药大学,医院随之更名为“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院也由综合医院变为中西医结合医院。2020年与云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康复学院合并实现“院院合一”医教研协同发展,形成一套班子4块牌子格局,即“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针灸推拿康复学院”“云南省血栓病医院”

医院现已成为一所集医疗、急救、康复、科研、教学、职业病防治为一体,以血栓病防治、针灸推拿、康复治疗为特色,非营利性的三级乙等中西医结合医院,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现有编制床位455张,医院核定人员编制360人现有职工教编49人医编433人。承办有针灸推拿、中医康复学、中医养生学、康复治疗学4个专业,2141名学生,其中本科生1902人,研究生239人,设有17个职能科室,21个临床医技科室。医院分为东西两个院区东部院区占地6.2亩,西部院区占地78亩。有核磁共振、80排CT、数字减影造影、彩超、自动生化仪、数字胃肠机、康复机器人等价值7277万元的医疗设备

目前医院积极筹划在西部院区打造一所拥有800张床位,承办4个专业,容纳2000名学生,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养生为一体的三级甲等云南省中医康复医院

回望50年的蹉跎岁月,有过艰辛、辉煌、迷茫,一代又一代附二院人矢志奋斗、永不放弃、坚信美好未来的信念始终贯穿在医院的整个发展脉络中,面对新机遇、新征程,守正创新、大胆探索、知重负重、攻坚克难、勇于担当作为,再创新的历史再攀新的高峰,为医院灿烂的明天而奋斗!